大两镇 何洪志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制定和实施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也是“以民为师”优良作风的重要体现。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有助于领导干部了解实际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发现和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关系,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党员干部走出机关,从主观臆想中跳出来,真实感受基层生产生活,掌握第一手材料。只有这样,调查研究才能从上面沉下去、从表面钻进去,发现基层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获得观察问题的新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而在这当中,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摒弃“做客心态”、摆脱“光环效应”,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抓症结、找方法使调研贴合实际,更具精准性。
摒弃“做客心态”,摆脱“光环效应”。调查研究应倡导心情、“裸行”,避免“做客式”的下基层。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只能是“葫芦掉在井里——到下边漂着”,不仅难以了解基层实际、发现基层问题,还容易产生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感受和认识。在工作中,如果官僚思想作祟,调查研究也会“变味儿”。如果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对应的却是提前准备、武装典型、上下关照、层层陪同,那样的调查结果必定不真实,反而会变成一场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汇报演出。
深入调查研究,树立务实作风。调查研究应坚持求真务实作风。作风好,能够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问题就会拿得准,方针政策的制定就比较周全,贯彻执行就比较顺利。反之,作风不好,高高在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虚华漂浮,不仅政策不能落实,还会产生其他许多问题。问题解决不好,主意再好也白搭,本事再大也没用。不仅如此,调查研究还要讲求科学正确的研究方法。即通过深入实际,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和研究,抓住关键信息、重要苗头、主要矛盾不放,综合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加以系统化、条理化,找出其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的决策。
增强全局意识,掌握方式方法。调查研究既要有大局观也要讲求辐射面,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只看到局部,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研究问题,不能参考从调查来的情况里提出正确的决策和政策来。基层跑了不少,群众访了不少,情况听了不少,但找不到主要矛盾,看不到发展方向,寻不着解决办法,结果是使工作陷入停滞,甚至事倍功半。调查研究既要心怀大局,也要眼睛向下,将视界辐射到群众中,从实际出发,加入同理心思考,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对现行的措施、做法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