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车安不安全,不是老板在PPT上写几个“五星”、堆几句“高强度钢”就能糊弄的,真正的安全,是结构设计+验证路径+冗余策略,三者缺一不可。
与众06这台车,从主被动安全方面来说,可以说是“闷声干大事“的类型。
首先结构上,车身扭转刚度达到了48700Nm/deg,放在紧凑级SUV这个体型里,是非常扎实的,这个参数意味着啥呢?
与众06这个扭转刚度是普通车的4倍,车身抗扭性强,碰撞力传导路径明确,车门才不容易在撞击后变形卡死,而之所以能做到这点,一方面是车架的"笼式骨架”结构本身就很紧凑,另一方面是热成型钢的使用达到了29%,远超同价位车的“表面功夫”。
特别是B柱区域,采用了厚度超1.5mm的钢板,还在关键区域做了蜂窝化处理,不仅仅是“加厚”,而是在强度、变形吸能、车门防侵入之间找到了兼顾点。
车门它用了双防撞梁设计,这个思路不新鲜,但少见于20万以下的电车,尤其是左右对称强化,给侧碰做了额外补强。
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细节:电池保护策略。电车最大的风险,是电池受撞击后的热失控。与众06的电池包结构,内部是六横一纵(行业常见只有一横一纵)
多出来的5根高强度铝合金横梁,可以进一步强化电池结构安全,实现对电池模组的分隔阻热的管理,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这些细节拼在一起,其实传达出一个信号:金标大众做安全,不靠营销不搞噱头,不拿生命做实验。
当某些品牌用重卡对撞搞“特效安全”时,与众06选择死磕两件事:
按照欧标惯性和体系级路径去造车,什么样的结构经得起多轮验证,就继续沿用,什么样的设计能在实测中撑住,就会逐步下放。
把冗余当底线,C-EVFI防火认证+NESTA六维电安全双背书,针刺后车内氧气浓度严控在20.77%(国标无此要求)
它这是从车身骨架、碰撞吸能到电池防护、气囊布置,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工程安全”。所以你说这车安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