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全国政协委员、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创始人杨钰尼亮相全国两会“委员通道”后,相信很多青年朋友脑海里浮现的“关键词”,都离不开“英姿飒爽”“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等赞美之词。这位“95后”姑娘创立的“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9年来培养了3000多名“小小传承人”,以青春力量传递非遗价值,成为了青年一代将文化传承、社会责任与创新实践结合的典范。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的中坚力量,应当以杨钰尼、爱钻研数控铣技术的“95后”全国人大代表杨登辉、从“90后羊倌”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张忠山等优秀青年为榜样,激起“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工作热情,大力弘扬躬行践履的奋斗精神,投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以“霞光”之名,为“韶华”作赋。
且借一抹“忠于理想”的霞光,映照“志当存高远”之韶华。志之所趋,无远勿届。致力于推动哈尼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通过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让哈尼梯田文化“走出大山”的人生航向指引着杨钰尼不断向前,这正是“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的真实写照。对于广大青年来说,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将个人的青春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相连,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常补精神之“钙”,固牢思想之“元”,守住为政之“本”,用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锐利武器,深刻汲取其理论营养,把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知之愈明,信之愈坚,行之愈笃,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且借一抹“笃于学践”的霞光,映照“行当积跬步”之韶华。“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是一个简单却又深刻的道理,广大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真正担负起伟大时代赋予的重任,还需做到一分一秒勤学苦练、一招一式增强本领。正如始终秉持“带着伟大的传统拥抱未来”之信念的杨钰尼,在学用结合、以学促干上下功夫,深入福建永安罗坊乡调研乡村教育与非遗融合路径,探索“护苗学堂”“非遗进校园”等举措,通过教育普及、政策建言、跨界协作等多维度实践,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与水平。广大青年要在干事创业中练就“十八般武艺”,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状态,狠抓工作落实的担当作为,紧紧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一步一个脚印真抓实干,一锤接着一锤坚定有力地敲,促使能力在一线培养、作风在一线磨炼,真正在急难险重中见胸襟、见担当、见骨骼。
且借一抹“严于律己”的霞光,映照“心当有澄洁”之韶华。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身处风云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一些腐败思想文化对广大青年的侵蚀也不断加剧,唯有“严律己”,才能“聚民心”,真正成为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从大山深处到“委员通道”的杨钰尼,前进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有“浮云遮望眼”,但她始终把一颗纯净澄洁的心放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教育上,心无旁骛地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力。广大青年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道理,时常在心中装一把“党性之尺”,用以校准思想坐标、衡量人生得失、把握行为尺度,矢志坚守初心使命,时时刻刻以自我革命精神净化思想、规范言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将自己淬炼成为“铁打的人”,在风浪面前无所畏惧,在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成为党和人民放心的好干部、好公仆。(个旧市委组织部 吕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