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经济数据连续数月回暖叠加人民币汇率压力等因素,货币政策和资金面成为债券市场的关注焦点。
8月以来,资金面开始边际收紧,10月份资金面波动进一步加剧。10月初资金面宽松均衡,但银行资金融出水平整体下移导致资金价格高居不下,接踵而至的税期放大了资金面的波动。
尽管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净投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税期资金面紧张局面,但10月31日资金面仍然出现超预期的收紧,非银融资困难,资金分层加剧,非银隔夜利率报价高达50%,加权隔夜利率R001攀升至3.21%,达到自2021年初流动性短暂收紧后的峰值。
回顾10月资金面出现异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10月是传统缴税大月,缴税对于流动性有一部分消耗;二是10月特殊再融资债的发行节奏密集,发行量接近12000亿元,在没有形成为财政支出之前对流动性亦有一部分占用;三是一万亿元特别国债增发对于大行流动性安排节奏有所扰动,间接影响10月大行资金融出。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不必对资金面过于担忧。
首先,国债增发和特殊再融资债发行基本已经落地,通常债券增发对流动性的占用大概率会通过货币政策工具释放长期流动资金填补。
其次,当前经济仍然处于磨底修复区间,流动性紧张不利于经济的稳步修复,目前没有收紧货币政策的基础。
另外,观测11月以来的资金面情况,大行融出资金水位已经回升,DR007仍然围绕着政策利率1.8%附近波动,可见10月31日的流动性异常收紧有其偶然性,并非资金面的常态。
虽然货币政策不会突然转向,但目前资金面结构变化、波动加大的情况引发市场担忧,短端利率持续维持高位。10年国债下降至2.64% ,同时1年国债上升至2.25%,1年期同业存单最高至2.6%,10年国债和1年期同业存单利差仅为6bps,债市收益率曲线愈发平坦。
短端利率下行空间是否打开需关注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本月MLF超额续作力度和降准预期落地节奏仍然是市场博弈的焦点。
另外,《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发布对短端市场仍有冲击,由于同业存单的风险权重调整,商业银行倾向于将表内资产更多配置于长端利率债而非同业存单,同时,作为货币基金的主要配置力量之一,商业银行选择赎回货币基金降低风险资本占用,也会影响货币基金对于同业存单的配置能力。
由此看来,目前债市短端不确定性较强,短端债券存在趋势性下行机会的概率不大,曲线走平现状或将延续。不过,债市长端仍有银行等较为稳定的配置盘力量,无需过度担心资金面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