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镇 唐欢
深入基层方能得见真实,平视自己才能知所不足。年轻干部多系刚从大学的象牙塔走出,对世界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书本、互联网和师生亲朋的交流,难窥社会全貌。所以要想当好一名干部,必须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圈,真正到相对落后、矛盾突出的基层去,接触不一样的文化、价值观念,切身感受人民群众的生活日常,更加深刻地百姓的需求和诉求,以更好服务于人民。
“身”入矛盾壮“底气”。年轻干部不缺学历、不缺理论,但面对基层各类矛盾节点,总有束手束脚的感觉,归根结底是习惯于处理单一业务,缺少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经验、方法。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基层干部懂农业、懂技术、懂法律、懂经营,还要处理矛盾时能说会道。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更快地积累工作经验,不断突破自身瓶颈,为今后的干事创业增添底气。
“心”入群众接“地气”。说群众话,办群众事,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方能赢得支持。服务群众不是嘴上说说,也不能一厢情愿,要多和群众打交道,讲实话、讲真话,聊聊村里风土人情、家长里短,只有全面掌握村情民情社情,才能够切入要害,避免出现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从而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使得为民服务更实效、给力。
深入实践添“生气”。基层的年轻人少,导致各种理念更新不及时,总与社会“慢半拍”。应通过大胆实践的方式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为所在村镇参谋、献策。用更新潮、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式,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化解等一线工作,切实推动地区文化、经济得到良好发展,为基层注入更多生气和活力。
当然,前往基层并不代表就能够真正理解和解决基层问题,还应当树立起“实绩”导向,通过考核来检验年轻干部的工作状态和取得的实绩,从而激发其服务基层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