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是第56届世界标准日,为宣传标准化理念,推进标准数字化和国际互认工作,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在北京举办“标准数字化与国际化研讨会”。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标准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协同发展新机遇。会议由科促会副秘书长张勇生主持。
科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绍纯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指出,科促会一直围绕“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的宗旨,把“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标准落地”作为核心任务,在完善国内标准体系、推进国际标准合作方面积累了扎实经验。此次研讨会聚焦行业核心关切,既精准把握了对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也积极响应了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全球产业升级的时代要求。他表示,期待通过多方交流碰撞,共同探索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原国家质量监督管理总局总工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原会长刘兆彬,以《数字化、市场化、国际化:中国标准化的新未来》为题,从全局角度分析标准化的发展方向。他指出,数字化是技术进步的新机遇,市场化是中国标准化发展的新动能,国际化是中国标准化发展的新格局;中国标准化未来要重点关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生命科学与健康,新能源三大领域,通过创新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原院长、中国标准化协会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副理事长马林聪,围绕《标准协同、有效实施与国际互认》主题,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标准“协同-实施-互认”一体化推进主张。他既强调需推动标准从协同制定到有效实施、再到国际互认的全链条衔接,又结合实践提出了破解标准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与国际互认壁垒的具体操作建议,为实践提供指引。
科促会副秘书长、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郑华林,以《标准与标准化组织探讨》为主题,梳理了当前标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痛点。他还借鉴ASTM等国际知名标准组织发展经验,分享了对标准化组织未来发展的见解,尤其在如何通过数字化和国际化破解难题方面,提出科促会在标准制订方面通过严格管理制度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从数量向高质量的转变,通过数字化宣贯推广平台提高标准的实施应用效率,通过区域国际协同与互认合作向国际化多元化转变,将科促会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化组织。
科促会联合国咨商首席执行官、信息部主任彭剑彪聚焦技术创新,围绕《AI人机协作标准研制智能化平台建设方案》主题,讲解了人机协作标准研制平台的智能标准任务定义模块、全版面智能理解模块、大模型驱动的条款起草模块、知识图谱与术语模块、多人协同与版本控制模块及合规检查与结构导出模块的详细方案。同时对关键技术选型、建设路径提出规划,为标准研制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案例。
科促会新基建专业委员会主任金晖,则围绕《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构建动态、可执行、可信赖、可变现的数字化标准基础设施》主题,对标准实时管理数字化平台、标准内容数字化管理平台、标准宣贯数字化平台建设规划,标准人工智能数据集、标准知识图谱、机器可读标准、数据隐私保护、数字孪生与仿真模拟等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提出标准、数据、资产、金融对接的新理念,扩大了标准的应用价值,激励企业主动采纳和实施更高水平的标准。
科促会新材料分会邢纪国主任介绍了根据泰国环资部的需求联合研制《泰国中小型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区域国际标准的情况及与其他领域的项目合作,提出通过区域标准制定推广推动国内产品、技术、工程走出去的理念,同时也汇报了与联合国及泰国相关组织合作成立“国际区域创新与标准化合作组织”工作进展。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委会王文秀、崔志国、何淑伟、张士谨、徐忻、孙玉胜、俞跃、郝宇花、李井龙、文东红、石凤岩、于荣华等现场参会嘉宾和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围绕标准数字化和国际化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现场交流中,大家剖析了实践中的困惑,也碰撞出创新思路,不仅深化了对标准数字化与国际化发展路径的认知,还凝聚起“以数字赋能标准、以标准联通世界”的行业共识。
当前,全球化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标准化已成为支撑全球经济协同、技术创新融合、国际贸易畅通的“基石”与“桥梁”。本次研讨会通过分享标准数字化和国际化的经验和智慧,不仅梳理了前沿趋势与实践路径,还搭建起产学研用协同交流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科促会未来将坚定不移做好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化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同时,持续发挥平台优势,推动标准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与成果转化,助力“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增强伙伴关系,共促可持续发展”,在全球治理中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