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晶科在典型的高温高辐照地区海南海口进行实证电站测试。数据显示,在2024年11月-2025年1月测试期间,晶科N型TOPCon3.0组件凭借高双面率、低运行温度等,综合发电量明显优于BC2.0组件,实现了平均单瓦发电增益高达5.06%。本项目发电量数据监测工作由知名第三方检测机构鉴衡负责。
技术专家表示,这一显著的性能提升主要得益于以下两大核心优势:
1、高双面率优势
在较低安装高度(架高0.8m)且安装面积受限的屋顶场景中,晶科TOPCon3.0双玻组件凭借高于BC组件20%~25%的双面率优势,能够高效利用背面的散射光和反射光,为用户带来超出预期的发电增益。经过综合评估架高、安装角度和地面条件等因素后,与双面率仅为60%-65%的BC组件相比,TOPCon3.0组件发电量增益预计可达3.8%左右。
2、优异的低运行温度
海口作为热带城市,全年气温较高,这对光伏组件的温度性能提出了极为严苛的挑战。然而,晶科TOPCon组件在测试期间内散热方面表现出色,实际运行温度显著低于BC组件(2~3℃)。这意味着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TOPCon组件能够保持更高的发电效率,从而实现发电量的显著提升,并有效降低系统的度电成本。
表1晶科TOPCon与其他BC二代组件单瓦发电量对比
一、项目背景
本研究涵盖晶科能源TOPCon 3.0版本组件与其他厂商的BC 2.0版本组件,所有组件均安装于海南海口的实证项目基地上,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气温24.4℃,最高平均气温28℃左右。对于研究不同光伏技术产品的综合发电性能,尤其是在低运行温度方面具有显著代表意义。
二、组件信息
本次实证选用的两种组件:N型TOPCon3.0组件,双面率80%-85%,和另一厂商的BC2.0版本组件,双面率60%-65%。每种组件各有10块。采用固定支架(≈20°)安装在屋顶上,架高0.8m,地面反射率约30%。所有组件均配备高精度传感器,以实时监测发电数据,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表2 组件样品参数
三、测试情况
本项目使用的为采样精度 0.5 级的电压电流采集监测设备,采样间隔时间为 1 分钟。同时针对电站的总直散、阵列面辐照度,以及反射辐照度、组件背板温度、环境温度和湿度、大气压、风速和风向等信息均进行了采集和记录。
四、组件运行数据结果
本次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晶科N型TOPCon3.0技术组件在海南地区的综合发电性能显著优于BC 2.0技术组件,高出5.06%。得益于更高的双面率、优异的低运行温度这些优势,使得TOPCon 3.0组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为用户带来更高的发电量和更稳定的性能表现。对于追求高效、可靠发电的光伏电站而言,TOPCon3.0技术无疑是一个更具竞争力的选择。
表2 2024.11-2025.1海口晶科TOPCon3.0 VS BC2.0发电量情况